近日,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2025年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结果的通知》(国科办基〔2025〕107号),我校在本次评价考核中蝉联“优秀”。

我校始终将仪器开放共享作为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抓手,通过“资源整合—机制创新—队伍支撑”三维体系构建,着力打造集约化共享平台,全力推进学科、平台、团队一体化发展,实现资源利用效能与创新服务能力的双重跃升。
在平台建设与资源整合方面,学校聚焦空天特色与前沿领域需求,打造了以分析测试中心、智能微纳公共创新中心等为代表的一批集约化公共平台集群。其中,分析测试中心作为校级核心共享载体,自2022年以来,共计投入建设经费2.4亿元,配置场地面积3350m2,构建了“1+N”的集约加协同共建模式,打造了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智慧中枢”,实现了7*24小时全天候运行服务。中心设备支撑产出百余项高水平研究成果,搭建国产设备示范基地、开展国产设备研发及技术创新,联合工信部七校推广专属服务,为行业高校科研资源高效协同树立了标杆。
在机制创新方面,学校建立了“考核—激励—保障”管理体系,将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工作与仪器设备购置论证、实验系列队伍考核中直接挂钩,充分调动院系与科研人员的参与积极性。在经费管理上,严格执行“成本补偿、分类收费”原则,通过专家论证制定校内校外差异化收费标准,将收入的80%直接返还共享平台用于设备维护与人员激励,形成良性运行循环。
在队伍支撑保障方面,学校持续深化教师发展分系列发展,在实验系列队伍招聘、培训、晋升等环节建立创新机制,打造了一支兼具操作技能与科研素养的“硬核”队伍。目前,学校现有实验系列队伍近三百人,设置了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工作专员制度,通过开展多元技能培训与跨学科交流,将这支队伍打造成为支撑科研创新的重要“软实力”。
未来“十五五”期间,学校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科技自立自强战略部署,积极服务教育强国建设。持续创新“双核三城多地”协同运行机制,统筹协调学校多校区各地设备资源,进一步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